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总结
2018-05-18 来源:教务处 作者:张蕊 【

2018年57日 - 5月11日 ,我有幸参加了第29期四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培训班。一周的理论学习以及实践,让我学习着、收获着。感谢各级领导和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,为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搭建了这样的一个学习平台,让我有机会聆听到专家们精彩的讲座。在培训中,同学们互相帮助,共同进步,一起成长,分享快乐,受益匪浅。

    本次培训方案合理、针对性强、内容丰富,形式多样,来自四川多个高校的200多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聆听了各知名教授的专题报告,培训中既有优秀的教学案例,也有学员的互动讨论,更有名师的指导、引领。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,也有理论上的提高,既有知识上的积淀,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。

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教授罗映光,做了《从总结中提高,在改进中加强——对改进和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一些思考和体会》的首场讲座。罗映光教授提出现在处于三新时期,新时代、新目标、新思想。分别从课程的基本情况与评价、主要问题分析、改进措施三个方面针对新时代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进行了讲解分析。教授提出,现在高校思政课依旧存在很多问题,如整体发展不平衡、管理工作不规范、学生认同有差异等。在改进措施中,强调教材是根本,教师是主题,教学是关键,改革是核心,管理是保障的观点。对我们进行思政课改革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。

同济大学教授成大文、中国人民大学王易教授分别就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》课新版教材的《法律》、《思修》两个部分的编写思路及主要和进行了解读。法律部份,将老版教材的三章内容合为一章,但主要内容并没有减少。 思修部份,对全书的绪论部份进行了修改,围绕新时代—新青年—新要求—思及法的内容进行了修改。在主体部份,改变了原来的章节顺序,每章的标题不再是对仗式标题,内容上也根据时代背景和国情进行了修改。

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电子科大教授商继政教授《关于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》,教授分别从通过问卷调查基本情况分析,得到现状与问题,最后提出了改革思路与举措。教授是以电子科大为例,通过实际的数据分析提出问题和相对的解决措施,更符合我们实际,让我们受益匪浅。

我的学习收获主要表现为:提高了一种能力,增强了两种意识,更新了两种观念。

提高了自我反思能力。反思是教师得以成长和不断进步的必备条件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既要有实干精神,又要善于开动脑筋,善于在反思中运用新技术、新理念解决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。反思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成长的必要途径,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步的一大阶梯。我们要在反思中扬长避短,在新形势下以自身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目标。

增强了忧患意识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,增强忧患意识尤为重要。只有具有忧患意识的教师,他才会去积极去思考,努力的去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;只有具有忧患意识的教师,他才具有责任心和责任意识,他才会去想办法去解决眼前的问题和困难;只有具有忧患意识的教师,他才会激发起内在的潜力,从而去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。

增强了科研意识。通过此次研修,我深深地感到:教学与科研不是对立的,在一定的条件下,这两者是统一的,是协同互补的,正所谓“在教学中研究,在研究中教学”。教师既作为教育的实践者,又是课堂教学的研究者。教师进行的教育科研就存在于教学活动之中。教育科研不仅不会挤占教学时间,而且还能“教研相长”,教师的理论水平、业务能力在研究活动中都会得到提升,从而,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优化,提高教学质量。

更新了教学观。更新教学观念,应实现六个方面的转变:教师要从善讲、会讲、爱讲向指导学生愿学、会学、学会方面转变;课堂教学过程由让学生知道,掌握“确实如此”向指导学生探索“原来如此”方面转变;师生活动由单向交流、双向交流向多向交流转变;在教学内容、教学方法上由“学服从教”向“教服从学”方面转变;教师备课时,从“设计一堂课”向“设计学生的一生”转变;教师要由教给学生“一杯水、一桶水”的知识观向教给学生自己汲水的能力观转变。

更新了师生观。教师要将真诚的爱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始终,重建人道的、民主的、和谐的师生关系,让学生体验到尊重、信任、友善、理解与宽容,同时受到激励、鞭策、鼓舞、感化、指导和建议,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丰富的情感体验。激励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和人生理想,促进其人格不断成长与成熟,才是教师角色的价值所在。

今后我会将在这里学到的新知识尽快地内化为自己的东西,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,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,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,努力学习同行们的学习态度,求知精神,协作能力,加强平时的学习、充电。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,我将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,反思教学实践,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,一切从实际出发,切实担负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。